更新时间:2019-05-18 19:01:42作者:王新老师
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历史上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叫作“岁”,是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夏朝时,春节是在正月初一。商朝叫作“祀”,春节在十二月初一。周朝时称“年”,开始有了过年的说法,周朝的春节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春节。汉朝建立后,汉武帝恢复旧历,以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元旦,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历代对春节的叫法各异,夏代叫“上日”,汉时称“岁旦”,唐时称“元旦”,汉代以后春节持续的时间较长,从腊月的腊祭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正月初一为最高潮。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采用西方的公历纪年,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故取名“春节”并延续至今。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一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富贵贱均要放爆竹。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有:“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