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8 01:43:58作者:佚名
宋词赏析解读: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原籍山阴(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河南汲县)。贺铸自称是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后裔,贺知章晚年居住在镜湖(庆湖),他因此自号庆湖遗老。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孝惠皇后的族孙,娶宗室女赵氏为妻。贺铸面色铁青,眉眼耸拔,时人称其为“贺鬼头”。为人豪侠尚气,不愿谄媚权贵,欲建立一番功业却未就高职。早年曾做武官,后来改成文职,晚年退居苏州,闭门校书,不问世事。他以词著称,兼具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是北宋后期重要的词人,对诗词风格的继承与变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是贺铸晚年幽居苏州时缅怀友人的作品。本词问世之后,一时传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喜爱。黄庭坚在《寄方回》一诗中说:“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他对此词十分赞赏。由于贺铸写下这首绝妙的词作,他也因此得名“贺梅子”。(周紫芝《竹坡诗话》)
词的上片写佳人离去后的惆怅之情。“凌波”、“芳尘”化用曹植了《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诗意。“目送”刻画出了词人对离去的美人一往情深的复杂心绪。次句,借用李商隐《锦瑟》中的情思,表达对佳人的思念。可惜他并不来,无论是在室外的月桥花院还是屋内的琐窗朱户,都寻不见她的芳影。词人的心中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仿佛虚度年华的伤感之情。不过好在有美好的春光,能给自己稍稍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谁与”和“只有”前后照应,写出了目送佳人的外在形态,也表现了词人落寞、孤寂的内在心绪。
下片,写春归迟暮、佳人不来的闲愁。首句仍然化用《洛神赋》中的“尔乃税驾乎蘅皋”。两人曾在长满香草的沼泽旁幽会。但如今凝望,天色渐晚,景色依旧,佳人却杳不可寻。后转写自身的相思之苦。贺铸工于情词,他将所有的感情倾注到佳人身上,自誊彩笔写断肠难遣的痴情。他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情感写得十分生动传神。词人一问三叠答,“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具有独创性。因此,孤立地欣赏“梅子黄时雨”是不够的。
在古代诗词中,描写闲愁的名句有很多。杜甫“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水边沙外》)。但像贺铸这样巧妙地运用博喻,应该说没有先例。贺铸绝妙的艺术构想在于,他既描绘出江南暮春时节特有的画卷般的景物,烟草、风絮、黄时雨。又借这三种意象比喻愁思的纷繁杂乱和无穷无尽,立意新奇而意味深长。
笔者以为,从词人晚年闲居苏州时的境况来看,不应当将《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简单地视为思念佳人的作品。“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目睹秋天草枯、叶落的景象,感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贺铸也应当有感于春意阑珊之景,缅怀过往,追忆锦瑟华年。贺铸晚年居于苏州,名为归隐校书,实际上必定孤苦忧郁。他这首词抒发了他晚年生活的闲苦情境。对于贺铸的这首《青玉案》,你是如何理解的?欢迎留言分享。
东风夜放花千树,
冬雪日漫山万座。
没听说此句是“兴中有比”。一定搞错啦。按照朱熹的观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又分起兴和比兴,起兴要么用在诗歌的开头,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要么出现在诗节的开头,如“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分别出现在《采薇》一诗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开头。比兴的位置要灵活一些,但也不至于跑到诗尾去站队,一一比兴决不会脑残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对此,发问者要有清醒的认识。
综上,贺铸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典型的比喻,并且是博喻,形象而又鲜明地描绘出愁绪的密集、广远、绵绵不绝,化无形为有形,确为感人佳句。此句确实是比,却与“比中有兴”无关。提问者要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要将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上联:青玉案前贺新郎,下联:黄金堂台祝婚娘。
下联:净水柳绿白宝瓶。观音菩萨使用之法瓶也。
文/南郭居士
对古诗词中的名句进行赏析,首先要了解和说明该句的出处,文体,然后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解读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大方向错了,后面的解释便全是无用功。
具体赏析中还要考虑研究作者创作时的境遇、心情等等,不能就诗论诗,任何诗句都包涵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文化修养,以及诗人的性格和学识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血有肉,才更贴近真实。
接下来就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具体解析,古诗词一般由三个内容组成:(一)、意境 (二)、语言 (三)、形式。诗词具有凝练、抒情、篇幅短小而又丰富的特点,因此既要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又要靠自己去领悟和想象,甚而体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奥妙。
比如解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先要交代该句出自《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第一首诗中的句子,然后说明它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通常被认为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再对诗句做详细解释和总结。
再比如,如何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解析。首先说明,句出唐代诗人王昌龄一组边塞诗《出塞二首》中的第一首,由于是七言绝句,较短,若篇幅不限,就有必要把全诗展示,然后交代主题。它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的愿望。而本句从描写景物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边关的苍凉景象。如果想拓展,还可以对诗句的结构和平仄进行分解。最后结合历史和人文展开论述。
古诗词名句非常多而精彩,我们赏析时要弄清楚句子出处的文体,否则会搞出笑话。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属于古体诗(古风)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是格律诗中绝句体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 (宋·辛弃疾·青玉案),属于古诗词中的格律词。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则出自(清·林则徐·对联),但网上有些标明是郑板桥的对联,如果有兴趣,则可以对出处做明确说明。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写作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任何一种格式,本文权作名句赏析的一种意见,供大家交流探讨。(南郭居士·郭军 于陇南)
鲁迅妙语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6、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8、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9、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5、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16、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7、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18、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2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2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2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2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3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3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3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3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6、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7、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39、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4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4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2、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43、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44、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