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8 03:30:42作者:未知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之一,代表了宋代最高的文学成就,与唐诗争奇斗艳,并称“双绝”,千百年来,深受世人喜爱,宋代涌现出来的苏轼、欧阳修、李清照、秦观、辛弃疾、柳永等都是家喻户晓的著名词人。
今天,我们通过欧阳修的一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来感受一下欧阳修词的魅力,全词如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暮春时节的西湖美丽依旧,群芳已逝,落红遍野。湖面上零星残红,随碧波飘荡、远去。岸边的细柳下红色的花瓣散发着芬芳,趁着嫩绿的杨柳,分外醒目。东风一来,柳絮纷飞,像温柔的细雨洒落大地。风轻柔,扬起柳枝无数,扬起残红万点,而后,轻轻落下。
仲春的笙歌早已散尽,人迹罕至,这才发觉了暮春的空寂。但是,我享受这份安静,于是信步归来。刚步入院子,春雨便骤然而至,待见燕子自细雨中归来,我缓缓地放下帘幕。
这是词人描写西湖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首。“群芳过后西湖好”,开篇点明时节、地点,表达赞叹之情,也表现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念,同时,奠定了全词宁静美好的感情基调,简单的白描,语言平实,但情真意切。
“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详写群芳过后的西湖之美。那种美,自然、深刻。通过勾勒出一幅清淡的暮春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下阕开始由实写转入虚写,笙歌属于初春、仲春时节,见过了草长莺飞,见过了莺穿柳带,见过了燕子南来,见过了群芳争艳,此时目睹笙歌散尽,表达了对初春的怜惜。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运用倒装手法,燕子先南来,而后垂帘。在内容上,表面上看是描写词人归家后的室内之景,细雨双燕,在结尾处,词人恢复了平淡、悠闲的感觉,同时,表达出了词人对自身的感叹,人生有起有落,终究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也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穿,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方回评价说:“此词工于雕琢,琢静境,静怡人心。”;唐圭璋说:“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宋·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稳泛平湖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欧阳修归隐颍州(今安徽阜阳)后,常到西湖游览,并写了一组《采桑子》咏西湖风光,此词为其中的第三首。
上片写游湖经过。诗人是以太子少师致仕退隐的,所以他游湖时“画船载酒”、“急管繁弦”,一派富贵景象。“稳泛平湖任醉眠”一句,既写出了他功成身退后志满意得的心情,又为下片描写平湖美景作一铺垫。
此词的佳处在于下片。在平静澄澈的水面上行舟,会给人以行于空中的感觉,这种现象早就被诗人们注意到了。陈代释惠标《咏水》诗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唐人沈佺期《钓竿篇》云:“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也效之云:“春水船如天上坐。”而对于水天相映、澄澈透明的景象,谢灵运也早已写出“空水共澄鲜”的名句。
当欧阳修作此词时,他当然不会不想到古人的那些名句。此词中“空水澄鲜”句与谢灵运诗句只差一字,不会是出于巧合。然而欧阳修仍然做到了推陈出新:“行云却在行舟下。”这句话看似容易,实则奇妙。
第一,它不再如前人那样用明喻说船如在天上,而是直说云彩在船底下飘行。释惠标等人的诗句因用了明喻而使读者清楚地知道那不过是一种幻觉,而欧词此句则只写当时的感觉而使人读后恍如亲临其境。
第二,此句用云的倒影来指代天的倒影,而且此云又是飘行之云,从而使形象更为鲜明,且有动态之美。由此可见,欧阳修虽然受到前人的启发,但他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尾句也并非蛇足。
诗人对云在舟下的美景赏之甚久,“俯仰留连”一番之后,理应说明那是水中倒影,但他偏不说破,反而加上一句“疑是湖中别有天”。言下之意是,虽然在理智上已确知那是倒影,但仍然疑心湖中当真另有一个天空。这就进一步强调了湖水之澄澈、倒影之清晰,语句晓畅而词意颇有跌宕之妙。
【白话】
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这是欧阳修归隐颍州后所写的咏西湖风光《采桑子》组词的第四首。此词重在表现见乐景而由乐转哀的审美感受,写西湖暮春美景与惜春之叹。大致可分春残、天晚、人散、雨燕四个小片断。
上片首句总写暮春残景,虽万花纷谢,落红满眼,仍不失为一种美,因为这是在西湖秀丽的背景上。如美人未经梳洗或残妆垢面,仍无碍天生丽质而不失国色。且因词人是来游湖,并非赏春,所以眼中的春残芳谢,更别有一番景致。你看那“飞絮濛濛”不就是非此芳节而无从领略的吗?还有那栏杆边依依垂柳,整天价在微风中拂动着。“尽日风”,写出了此时湖畔的冷清无人。正由于在一片寥廓之中,尽日为风吹拂的垂条才会如此惹人注目。
下片“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又着一“尽”字,遂强调了作者的复杂矛盾心理。整日风吹柳摇,还未令人对空旷的游览胜境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但日将尽,清静既久,追忆起昔时笙歌欢语的热闹场景,方才“蓦地”悟出当初的喧闹还真有些让人留恋。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什么东西在眼前的时候,并不怎么觉得它的可贵;一旦失去了,方才备感其价值。惜憾之情也随之而生。湖光犹在,然而笙歌不存、景残人去,仍不免让人觉得似乎有些缺憾与索寞。这第二个“尽”字,既写出了春晚人去,又含蓄地回应前一个“尽”字,暗示天色渐晚。于是作者的兴致也渐渐地消褪。可正这时,细雨纷纷飘洒湖天,作者既无余兴,只好“垂下帘栊”,痴痴地瞩目雨中飞翔的双燕:这对小生灵相亲相爱,低语呢喃,真令人艳羡。
“微雨燕双飞”的场景,伴随着细雨带来的一阵轻寒,又加重并烘染了词人“落花人独立”的心绪。喧极归寂,乐极转哀,唯有雨中双燕反衬出赏玩暮春残景的词人凝眸湖波烟雨的无奈神情。
古人多感春生恨,而欧阳修这首小令却写出了春意阑珊中,词人力图摆脱春恨模式框范,在春空野静中赏美寻趣的努力。然而这种努力终归没有成功。西湖再好,难慰孤寂。结句细雨归燕,引出词人莫可名状的惆怅。这首小令常为人称道,大概就是因为纯以景传情,而无限深意自在其中的缘故吧
【白话】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滁州琅琊山,位于滁州市区西南,是国家4A级景区。琅琊山,因东晋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而得名,因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闻名天下。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里的“山”指的就是琅琊山。正如《醉翁亭》中所述的,琅琊山诸峰林壑蔚然深秀,山水清幽秀美。
到了琅琊山,要说最值得一看的莫过于醉翁亭景区了。醉翁亭景区有醉翁亭、影香亭、宝宋斋等35处景点和古迹遗址。其中,醉翁亭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小巧玲珑,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的巨石上刻有圆底篆体的“醉翁亭”三个字。离亭不远的水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泉水清澈透明,“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除了醉翁亭之外,琅琊山还有一“镇山之宝”——一株千年古梅。据历史记载,这株古梅由欧阳修亲手栽植,是我国现今尚存的四棵千年古梅之一。“欧梅”树高8米,华盖约50平方米,有四枝主干。每年3月15日前后,欧梅盛开,粉色花瓣挂满枝头,美不胜收。欧梅果实是独特的杏梅类,味苦酸甜,食之清醒,令人回味无穷。
当然,景区的琅琊寺、深秀湖、南天门等景点也都值得一看。
小童山上采桑子,少妇树下捡果儿。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多少年以前,读到欧阳修的这首《采桑子》时,就觉得词里写的意境真美。但一直错以为里面写的西湖,就是杭州西湖。直到多少年以后的一天,细读这首词作,才发现词人写的竟然是颍州西湖。
说起来,这座位于安徽阜阳的颍州西湖,虽然是国内四大西湖之一,但在知名度上,显然是落后的。事实上,俗话也早已说得很明白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数杭州,最多再加上一个扬州的瘦西湖。而四大西湖中的另外两个:惠州西湖和颍州西湖,似乎一向不是游人选择的必去之地。
说起来,不管是惠州西湖,还是颍州西湖,都不乏历史沉淀,比如都留下了苏东坡的印迹。而它们没能像杭州西湖这样的出名,只能说条件还不是很充分。
首先,至少在地理条件上,它们就没有了杭州西湖这样的便捷优势。其次,从古至今,杭州西湖都是文人墨客游历江南的必到之处,这份沉淀,也是颍州西湖等湖泊所很难具备的。
生活似旅行,有缘即同行!更多旅游资讯或江南游线路定制,请关注本号:【笔尖上的旅行】,一个致力于让文字带上趣味和态度的旅游创作号!
东风夜放花千树,南暖日摆桃万棵。西凉月影飘百叶,北寒時出香十村。
文无第一,至理。上列诸人,各有千秋,说哪一个是圣人都觉得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什么。
欧阳修醉翁亭。
曹子建洛神賦。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寓意是凡事都有能通过长期的勤学苦练而达到熟能生巧之目的,今天重读也可以理解成,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并用之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