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哭泣的骆驼经典语录

更新时间:2022-12-07 09:17:39作者:未知

三毛作品《哭泣的骆驼》主要描写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作者本人在撒哈拉生活期间的生活经历和周遭故事,重点描绘了西撒哈拉战争期间撒哈拉人的爱恨情仇。文章中游击队首领巴西里及其恋人沙伊达、其弟弟奥菲鲁阿的悲惨命运令人唏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巴西里被叛徒出卖牺牲,沙伊达受人污蔑害死了巴西里被凌辱并处死,而鲁阿则为了保护沙伊达也遭惨死。

三毛作品哭泣的骆驼经典语录三毛作品哭泣的骆驼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角,西面是大西洋,北面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东部南部和毛里塔尼亚接壤,面积约二十六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十万,该地区磷酸盐矿藏量丰富,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因此被各方势力所觊觎。

西撒哈拉所处位置卫星图

1973年5月,西撒哈拉的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宣布成立,决定通过武装斗争反抗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争取民族独立。在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和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决定于1976年2月26日前从西撒撤离,结束其殖民统治。协议签订后的第二天,摩、毛两国军队都想侵占该地区并举兵开进西撒。1976年2月底,在最后一批西班牙殖民军撤离的同时,两国军队已经占领了西撒哈拉大部分的战略要地和据点。面对侵略,西撒人阵开始了长期的游击战争。

西撒人阵士兵训练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报着你,静静的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三毛在书中描述了撒哈拉威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正因如此,反抗阵线的战士不惜卖掉家产来进行斗争,但是在摩洛哥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军队面前,撒哈拉威人的反抗显得弱小无力,更多的当地人选择了投降和顺从,从而也造成了三毛文章中描写的惨剧的发生。

1979年毛里塔尼亚宣布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主权,而摩洛哥与西撒人阵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至1991年。摩洛哥目前控制着西撒哈拉约四分之三的地区,而西撒人阵在1976年2月27日宣布成立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仍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继续维持着既不是国家也不是殖民地的尴尬境地。骆驼的哭泣并未停止,西撒哈拉的民族自治事业依旧任重而道远。

手持国旗的撒哈拉威人

你最喜欢三毛的哪一部作品?为什么

我最喜欢三毛的《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这本书主要收集了三毛从孩童到青年这段青葱岁月的文章。照三毛的原话是讲述了二毛变成三毛的心路历程。这段阳光烂漫又偶有乌云飘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珍贵,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鲜活的三毛。

三毛小时候就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痴迷,她对美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格有些叛逆。对课堂不大感冒倒是嗜书如命。家庭熏陶加上自身大量阅读这对于今后的文学底蕴打下了深厚基础。也许同样是因为细腻敏感再加上外界的因素,三毛一度患了自闭症。父母想尽办法也无法打开她的心门,直到遇到恩师顾福生,开始学习美术。三毛慢慢走出了雨季的泥泞,开朗起来。长大些,三毛开始了留洋求学之旅。从文章中能看出她求学的艰苦和读书的刻苦。

我印象比较深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紫衣》。讲的是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满心期待准备去同学会的郊游,然而最后因为天气突变最终未能赶到集合地点而错失了这场聚会。

三毛那是虽小但也感到了母亲从接到同学会郊游通知单后心态的变化。那个往日操劳持家的母亲突然表现出了少女般的神态,开始叨了起学生时代,难得的快乐和轻松。是啊,母亲也是有过青春啊,她上过学,读过书,有同学,也爱美。只是结婚生子后的那个女人因为有了需要照顾的家而放下了曾经的天真幻想开始学习柴米油盐酱醋茶,变的懂事,任劳任怨。为了这次聚会,母亲没少下功夫,给“我”和“姐姐”做新衣服;自己也穿上了平日舍不得穿的深紫色旗袍,擦了香水;前一夜,还为同学们煮了一锅红烧肉和一锅罗宋汤。然而天公不作美,赶车的中午天空下起了雨,母亲一边看表一边焦急的让姐姐和“我”祷告上帝。最后,望着那辆大军车缓缓开走的背影,母亲疯狂的放声狂喊着同学们的名字,整个人像疯了一样,那是“我”从没见过的样子。等回过神来,母亲带着我们姐俩往回走,她忙着给我们擦去脸上的雨水,却忘了自己。回到家中,母亲又变回了熟悉的她。多年后,我再问起母亲这段往事,母亲却说记不起来了。”我“想再跟她讲,跟她讲讲那第一件新衣,讲当年她那年轻的容颜,讲日本房子窗外的紫薇花、眼神、小弟、还有同学的名字。母亲心不在焉的淡然,听着听着,突然说:“天明和天白咳嗽太久了,不知好了没有——。”她顺手拿起电话,按了小弟家的号码,听见对方来接,就说:“小明,我是阿娘(注:祖母)。你还发不发烧?咳不咳?乖不乖?有没有去上学?阿娘知道你生病,好心疼,好心疼……”

读到这里,我觉得挺心酸的。那次的同学聚会母亲一定是特别想去,那是她为数不多能重温往日青春年华的时刻,结果错过了,是多么的遗憾。她为人妻为人母已经够辛劳了,然而这最后的幻梦也破灭了。我想她并没有忘掉那一天,可是她选择了刻意遗忘,让自己的心不再抱有幻想,也就不会那么痛吧。由她,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女性。为了家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感受。当你看她脸上爬满皱纹时还能想到那个当年风华正茂时美丽的容颜吗?当你看到她手上的老茧时还能想到当年这双纤纤玉手也曾翻过书页,摘抄过诗词?实在不易啊,有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女人,家才变得温馨,井井有条。现代的女性比原来选择的空间更大了,虽然大部分还是主内的传统分工角色,但至少可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经济自立,从而人格上还保持着独立。

另一篇文章是《西风不相识》。说的是三毛去西班牙留学,父母临行前叮嘱她出门在外一定要秉持着谦让的传统美德。最初三毛也确实照做,落得好人缘。然而,这种“老好人”的行为并没有让外国同学和老师对她一样尊重,而是不放在眼里。有一天,一大帮人在三毛宿舍疯闹,老师跑来竟然大骂一顿三毛,这让她再也无法抑制怒火,一下子爆发了。同学老师们都惊呆了,从那以后没有谁再敢招惹三毛。三毛像变了个人,开始我行我素,不再过得战战兢兢,生怕被疏远。有趣的是,这帮洋人们反倒开始尊重起她来。真应了那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有些人不能理解别人对你的忍让是为你着想,以为好欺负呢。而受气久了,心理领域被严重侵犯,早晚一天也得崩溃,要不就得爆发。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从小听孔融让梨长大,被教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看看中国近代历史便知,被列强大肆侵略却无力反抗。做人也如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独立体,我们有权利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首先,我们要在意自己,这是人能站立的根本。如果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能指着谁尊重你呢?其次,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强大就欺负别人,也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做到这两点了,就算有人指责我们种种又有何妨呢?我问心无愧。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了解到了一件事,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别人的批评也好建议也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好过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书名一样,雨季不再来。我们终将成长,走过雨季。希望未来的生命也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雨水。

台湾作家三毛有那些经典语录

1、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2、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3、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4、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5、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6、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7、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8、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9、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10、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

……很多很多,这是一个帖子里的节选,我相信喜欢三毛的人,喜欢读三毛的作品的也很多很多……

三毛作品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部是什么

作家三毛的作品有很多,成名作也不少,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等。但关于“三毛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出自于作家三毛笔下的作品,而是跟她没有太多关系的另一部作品--《三毛流浪记》。


记得在小时候就看过《三毛流浪记》这部作品的漫画、电影,也看过它的连续剧,也因为这些信息才知道了“三毛”这个名字,后来在接触一些文学作品时,也出现了“三毛”这个名字,当时感觉很奇怪,也很好奇,这两个“三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一系列的询问和查证后得知,此“三毛”非彼“三毛”,呵呵,是我当时的无知混淆了两个叫做“三毛”的人物。


图为漫画家张乐平与作家三毛合影


电视剧中的三毛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现实,通过三毛这个典型人物的角色,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但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着、感动着每一个善良人的同情心。

你喜欢三毛的哪部作品,有哪些美到你心里的句子

《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送你一匹马》《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每一部都曾陪伴我的青春,喜欢三毛,更欣赏她的洒脱不羁,把平淡的日子过成千水万山走遍。把爱情变成了天荒地老。

最喜欢的句子: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最爱的小诗: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不知不觉我们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作品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部是什么

说句实话,三毛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但记得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里一篇叫《沙漠中的饭店》,平实中娓娓道来,将普普通通的中餐描写成了梦昧以求的美味。

无论是细细的粉丝,还是煎薄肉饼,抑或是紫菜包饭,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要找到的食材都寻常得很,但对于身处非洲的三毛来说,这可都是妈妈通过航空包裹长途寄过去的,弥足珍贵。然而,我们从三毛的文字中,所了解的不是她对非洲食物的多么难以下咽,而是一个外国丈夫被一步一步的拉进中国菜的“陷阱”,无以自拨,甚至对西餐表现出无以复加的厌恶。

整篇文章充满喜剧性的色彩,特别是三毛的丈夫的老板要慕名来三毛家中吃笋片炒冬菇一段,在没有笋的季节里,三毛还是炒出了“笋片炒冬菇”,而且让客人认为是他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笋片炒冬菇”,而我们读到最后不由得宛然一笑,所谓的“笋片炒冬菇”,不过是“黄瓜片炒冬菇”而已。

喜欢三毛的人会喜欢三毛的哪部作品

最喜欢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初识三毛,是一次在书店的闲逛,我不经意间看见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放在书架的最角落,我想定是不受欢迎才被排在最角落吧,也不知是什么驱使我拿起了这本书并开始翻看,正是在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一个三毛,一个和别人口中并不一样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讲的是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她在撒哈拉沙漠与丈夫荷西结了婚,她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佩服三毛的随性洒脱,她只是因为看见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便决心搬去撒哈拉沙漠居住,我羡慕她对生活的态度,她一直都在寻找单纯与自然。在她的书里,我感受到了一个新奇又遥远的世界,在她的笔下,我也开始对沙漠对流浪产生了憧憬。她就是这样的洒脱不羁,她用自己的浪漫想象给枯燥无味的沙漠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她所处的环境,虽然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她从不唉声叹气,在白手成家这一章中,她与丈夫荷西找了一个小屋,这个家的四周都是沙谷,虽然小屋简陋,而且物资价格又贵,水源奇缺,但是他们并不灰心,荷西白天在外面工作,三毛则在路上捡木料自己做家具,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自己的家装扮成一个宫殿。三毛,教会了我要热爱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只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美到眼睛,只要我们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能过上那开心的生活,只要你认真对待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总能给予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要学会为平淡的生活注入爱的情感,让爱滋润我们的心田。

在哑奴这一章中,她写到一个沙漠里奴隶的生活,这个奴隶受到主人的折磨与剥削,奴隶的善良与地主的凶残形成对比,三毛实在看不下去哑奴的遭遇,便悄悄地给哑奴家送去食物,一开始哑奴因为害怕并不敢接受,在三毛的一再坚持下,哑奴接受了她的东西,但她还是愧疚于不能彻底改变哑奴的生活。这就是三毛,常怀一颗善良之心,哑奴最后被卖,她还泪流满面,这就是她所拥有的爱心与善良,她,是无边沙漠里盛开的一朵花,给处于困境的人们带去温暖。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读懂了三毛,也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态度,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就像她一样去寻找幸福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