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6 09:11:02作者:佚名
《秋思》这个题目可以直接译为《秋日情思》,如果结合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则可以译为《秋日乡思》。古代诗歌中,写同类题材的作品极多,那么,为什么秋天更容易惹起人们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呢?这大概由于秋季是一年中由热转冷的季节,要走向冬季,人们的生活会增添许多困难,秋季草木摇落,也会触发游子飘零之感。所以有人把愁苦的“愁”字解释为“离人心上秋”。张籍祖籍吴郡,移居和州,洛阳是他的客居之地,而他家境又不好,因此当秋风吹起的时候,他平时对家中的惦念之情就一起涌上心头,真是千言万语道不尽呀。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的前两句交代客居之地和时令,是异乡的物候变化触发了积郁于心的思亲之情。诗中人“欲作家书”来表达这“万重”心意。古时没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写信是最基本的联系方式,因此可以说这两句平铺直叙之语,道出的也是人所常有之情,并没有多少奇异之处。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两句捕捉到一个外在的动作细节,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内战感情的运动,这样就使得“意万重”变得真切地可以看见了。如果仅仅是自己写好了又添,封好了又拆,倒也平常;不同一般的是捎信的人马上就要出发了,诗中人还要匆匆忙忙再拆开信封,添上未及或是未尽之言,从而加强了“又开封”的效果,这就不同寻常了。
前人评价说:“文昌此诗可以和”马上相逢“媲美,所谓”马上相逢“,是指盛唐诗人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岑参在赴安西的路上遇到由那里返京的一位故友,马上相逢,自然没有现成的笔墨纸张供人写信,于是就捎个口信回去,让家里人知道行人平安无事,少点牵挂。岑参诗的好处也在于选取 ”传语报平安“的细节,准确传达出特殊环境下的人之常情。可以说两首诗同属于平中见奇。其艺术魅力在于”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说出“,而一经说出就立即被大家所接受,并使得后人无法抄袭,因而能传之久远。
以诗会友,以词交心,分享中国诗词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就点赞关注吧!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那么张籍的这首诗所表达的又是怎样的真实情怀呢?诗人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看这首诗,从该诗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所表达的是一个妇人的坚贞,她对爱恋她的那个男人说道:我已经告诉你了,我是有夫之妇,可你还是很任性的要送我这对价值不菲的宝珠。
感谢你对我的厚爱和绵绵的情意,我已经把宝珠系在红罗短衫上了。但是我们家的境况你了解吗,我们家高楼是连着皇家的哦,我的丈夫是在皇宫里上班的公务员哦。
我虽然知道你是正人君子一样的人,但我的心已经给了我的丈夫了,而且发过誓言要生死与共的。
所以你赠我的明珠我不能长留,挂一挂,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我对你的心意从我的泪水里是可以感受到的,但遗憾的是没有在我还没有嫁人之前遇到你呀。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富二代,看上了一个公务员的老婆,想泡人家,于是出手非常阔绰。
结果这个美少妇采用了机智的办法,没有当场拒绝,给对方难堪,而是采用了延时降温和亮家底的方式,加上感情的滋润疏导,成功化解了这段单相思的护轨之事。
呵呵,难道这是张籍张大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太多的文人是喜欢把自己的经历用诗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非也非也啦。
这只是此诗文字表面的意思啦,实际那是有暗喻的。这就要从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去了解了。
张籍字文昌,约766年出生于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进士及第后,在朝为官,是一个忠君爱国,为官清廉的进步文人。
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当时的皇家政权是比较弱的,藩镇割据的现象很明显。张籍的这首诗实质是拒绝当时的一个想割据分裂的节度使李师道的拉拢。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因此会有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
从此诗的文字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张籍是有政治智慧的。既不能归附又不能无情的拒绝,对着干那是要带来杀身之祸。
所以张籍就采用了写这首诗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李节度,你好,你是知道我是有夫(李家王朝)之人啦,怎么还要用高官厚禄来拉拢我呀。
我知道你对我是厚爱的,考虑到你的感受,不好直接拒绝,那就拖延一下,让你感觉我好像是想加盟你团队的。
可是我还是要和你说一下哦,我不管怎么说,也还是国家的公务员哦,当时考公务员时我可是发过誓的呀,违背了誓言老天爷那是要惩罚的啦,这可怎么办办呢?
所以考虑到结果的严重性,我还是把你赠我的东西还你吧,谁叫我们没有在我还是单身狗的时候相遇呢!
在当时李师道可谓是称霸一方的藩镇高官,诗人是不能得罪他的、更不能让他没面子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有寓意的诗去回拒了他。
从诗文中不难看出,此诗的文字是浅白的,但所表达的含义是很深的,正所谓言在意外,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立场。
诗文中除了表现的是诗人君子坦荡胸怀的这一因素外,还有就是在诗文艺术上的高超造诣,最终使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的名篇。
历史的结果是,张籍在这次事件中,安全着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这首情词恳切的诗,据说,在李师道读到这首诗时,深受感动,最终没有再勉强张籍,可见文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呀,有时还真是一个硬通货。
那么张籍的诗文功力是怎样炼成的呢,说来倒是有些荒唐了:据说大诗人张籍在还没有成为大家之前,读书那是用功非常呀,经过多年的苦读后,诗文的水平大增。
但在当时的诗坛还是不能够出类拔萃,因中唐后,律诗成为了诗坛创作的风向标,那么谁又是律诗中的顶尖大家呢。
无疑,非杜甫莫属啦,于是,张籍就把杜甫的诗作从头到尾啃了个遍,但收效还是甚微啦。这当如何是好,突然一天,张籍突发奇想,你道他怎么做的。
他的做法是把杜甫的每一首佳作都烧掉,把烧完的纸灰拌上一些蜂蜜,跟吃中药一样,七天一个疗程,每天一剂,每日三匙,早间服用。
正当“服药”期间,有一天早上,他的一个好基友来访,张籍也没有避讳,就当着这位好基友的面,搅拌起了杜诗纸灰就吃了起来。
他的这位好基友,看着有点丈二和尚啦,忍不住问了张籍。“呵呵,张老弟,你这是搞啥西呀,怎么把老杜的诗烧掉,还拌上蜂蜜吃了呢?”
“嘿嘿,不满你老弟,这是我多年研究的诗文提高秘籍,那就是,读诗不如吃诗啦,所谓吃什么长什么呀,你看,吃了老杜的诗,我就可以写出和他老人家一样的好诗啦!”张籍的这番话听的这位好基友是哈哈大笑呀。
我们这位张大诗人的轶事还多着呢,自科举考试以来,在科举制度中盛行的“行卷”之风愈演愈烈。
所谓的“行卷”就是在考试之前,考生就要向这次的考官、权贵或者当今的文坛名人先提交文章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事先得到他们的赏识或者举荐,这样你的科考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
有一次科举考试中,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也出任了主考官,当时有个叫朱庆馀的士子来京城应考,他也知道这个潜规则,所以没能免俗。
于是就决定也走一走这个捷径,给自己增加录取的可能性。他就给时任主考官的张籍写了如下这首诗: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的这首诗和张籍的《节妇吟》一样都是要看他的深意,此诗的用意不难理解,作者借用古代的风俗,即新娘要在第二天早上拜见公婆的。
用问丈夫自己化妆的合适与否来表达自己文章是否可以及第的探问,吃过杜诗灰的张籍当然心领神会啦。
其实,他们俩以前就相识啦,而且张籍是很欣赏朱庆馀的。但今日角色变了,再加上张籍是一个为官清廉为人正直的人,平日里可以诗文唱和,但为国家选拔人才那可是马虎不得。
这一点朱庆馀是知道的,但没办法,当时的风气就是如此。但结果如他所料呀。后门的可能是没有地,有诗为证: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因为朱庆馀是越州人,就用越女来比喻,你朱庆馀是先天素质上乘,再经过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
那些华而不实表面的东西是不值得看重的,你朱庆馀不是这样的人,你的文章很有价值,我很欣赏,进士及第你是有这个实力的呀。
纵观张籍的诗文可以看出他的风格,他的诗文大多语言通俗浅近,经常以口语入诗。时常在行文中加以隐意,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
轩辕
未嫁还珠守本真,
三匙杜纸几多闻。
菱歌一曲归正道,
唤醒迷途卷第人。
文:轩辕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辞藻,只是用近似口语的话娓娓道来,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问世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正是因为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所以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一直也没有什么不同看法,《唐诗鉴赏辞典》中这样解释: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但后来有人提出疑义,唐代的门是完全封闭的,窗户也很小,况且还贴有窗户纸,月光不可能穿过照到屋里去,并且在室内也不会有霜的,这在道理上讲不通。于是人们对诗中床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
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其中对“床”的解释有三:1、坐卧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2、安放器物的架子。类似今天的柜或者橱;3、井上的围栏。今天的床没有这个含义。
对照床的这三个含义,我们发现第三种解释与李白诗中的意境比较吻合。并且李白还有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据学者介绍,此诗中的“床”也是“井上围栏”的意思。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今天所说的卧榻,而是井上的围栏。
当然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啊,也是天才诗人王勃。如果连这都不知道,也难怪“百万英雄”那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对。不过趁着这个机会,我也好好讲讲这首诗。
这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送别诗,原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开头一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就气势不凡,以“三秦”、“五津”这样开阔的境地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去向。盛唐人的送别,总是别开生面,没有儿女作态,也没有伤感消极,有的是新气象和昂扬的格调。
像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其他朝代的诗人,所没有的格局。
而王勃的这首诗,更是意气豪迈、新颖别致,不落巢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格局之高,在唐代五言中鲜有其匹。用开朗壮阔的胸怀将缠绵的儿女私情一笔撇开,惜别而不怨别,体现出一种超拔、旷达之气。
一个国家的精神,最深刻的反应在它的文学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仅是一句好诗那么简单,也是代表了整个盛唐青年的胸襟和气度。
彼时的大唐国力蒸蒸日上,人们都有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无论是边疆的将士军人,还是文坛的骚客才子,都有渴望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业的拳拳之心。
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岑参的“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等等,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这首诗还好在气脉的一贯流注,全诗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这也是唐代律诗的高妙之处。后世的宋明清诗,都缺少这种艺术表现力。
对于王勃的这首诗,无论怎样拔高都是不为过的,或者说,它当得起。这就是一首绝世诗歌,开启了盛唐、中唐的诗境先河。
王勃就像一颗灿烂燃烧的流星,划过盛唐的星空。虽然短暂,却有耀眼的一生。他的年纪轻轻,却位列“初唐四杰”,跻身于整个大唐帝国文坛的中央,十四岁即席写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24岁的生命历程,拥有许多活了七八十岁而无法取得的成就。
王勃,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名字。
最后,奉送鄙人对这首诗的白话译文:
三秦大地拱卫着长安城阙,风烟弥望是你远去的五津。
与你分别时刻有重重心意,同为漂泊在外的宦臣游子。
四海之内存在你这个知己,无论天涯何处都像在邻居。
在这分别的岔道路口,请别像矫情儿女一样泪洒衣巾。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有天大的委屈只要有利国家也无悔意。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路悠长而且很遥远, 要不断的去寻找真理。 表达了屈原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吾 ”(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我送你一句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话:《七分辛苦三分享乐》。
如果你一辈子都在为钱忙、你活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一、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夜总会喝酒看表演。二、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歌厅唱唱歌。三、有时参加朋友聚会、既开心又有口福。四、上网也是很好玩的。五、单独行动、异性约会。
鲁迅妙语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6、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8、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9、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5、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16、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7、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18、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2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2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2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2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3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3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3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3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6、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7、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39、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4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4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2、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43、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44、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不是一些,是绝大部分。我在今日头条里所拜读的现代书法家作品几乎全都是抄别人的诗词楹联,自己创作的诗词楹联写出来的几乎没有。有些所谓的现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抄录古人的诗词文章更是错别字连篇,这只能印证现代书法家的整齐文化水平的低下。书法家这三个字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炒得最热的词,这个文化圈子也是最乱的,好象会写两个毛笔字的一进去都成了书法大家,然后丢掉传统,上行下效的写起了圈子里炒得最热的丑书,仿佛让群众欣赏理解不了的才高大上,并以此为荣。其实,这是一种文化乱象。你一点文化底蕴都没有,只会抄抄写写,抄也抄得错漏百出,何以称家?充其量就一字匠罢了。我也喜欢写字,但写得不好。当有人称我书法家我会赶忙提醒别乱叫,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谢邀! 独眠草丛梦故里 醉卧原野思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