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6 02:44:15作者:佚名
文:十洲图:正版图库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高晓松都已成为目前中国网络上最红、最火的开讲者。
高晓松写过歌儿、做过曲儿,被人尊称为音乐人。
高晓松当过评委、做过牢房,被人戏称为人生如诗。
高晓松演过讲、写过书、拍过电影,被人总结为跨界第一人。
高晓松读过书、走过路、阅人也无数,被我戏称为书中得过颜如玉、书中捡过黄金屋、万里路上有诗和姑娘。
高晓松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一大批女人一路上的勾引、折磨和辅导,才最终使他一步一步走向当代网络第一才子的地位。
怎么才能隔空、立体、认识一下晓松先生呢?思来想去,还是从他说过的一些话、写过的一些字儿来体会一下吧!
看高晓松十大名言,解一代才子风情!
1、在我的兴趣爱好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高晓松
注:看似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恰是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都说高晓松读了万卷书、走了万里路、阅过的人也无数,无一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似随性的生活方式,是钢铁般的执着和义无反顾。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人无数次的想过,但没有一次勇于做过。而高晓松,就是这么生活着。
2、女人永远说我在等你。其实是等来谁算谁。——高晓松
女人对于高晓松来讲,比读书、行路还要重要。很多歌、很多曲,都是他与女人交往中折射回来的光芒而受启发后所获。多情而不滥情,真诚面对每一次心动,是所有大才子的共性和毛病。当他顿悟出“女人永远说我在等你。其实是等来谁算谁。”这句话来时,是多么痛的领悟。但是,当爱来的时候,冲动和真诚依旧。
3、伤感是一种终身不愈的残疾。——高晓松
都说高晓松身上总有诗人的气质,可诗人的气质有哪些呢?每个诗人都不同,每个诗人都各有特色,但伤感是每个诗人所共有的特性。他这终身疾病,确实是一种富贵病。毕竟理想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4、你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流过的光。——高晓松
当人生定格在某个单一画面时,这画面总会像一幅名画,普通人是难以读懂的。这共鸣恰是同道中人之间的共振。窗外流过的光和椅子上的你,何尝不是自己。
5、岁月长,衣衫薄,各位,来日方长。 ——高晓松《晓说》
这句话似乎有浓浓的武侠小说的韵味,可岁月长、衣衫薄,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别样状态。他高傲、清冷、不食人间烟火,来日方长只是借口,他不会回来了。
6、一百个“我爱你”难换一句“我爱过你”。前者让人笑,但不一定真;后者让人哭,但是真情 ——高晓松
有人对真情做过一百亿次定义,但高晓松的这一比对,倒显得更胜一筹。也许是生活瞬间的一个刺激,也可能是梦幻般的一声呢喃。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了出来,并说得如此惟妙惟肖。逼着你产生共鸣。
7、历史并不真的流传于世,因为总有人怀着绝望毁灭了最后的人证物证。 ——高晓松《如丧》
高晓松对历史的熟悉,正是他轻松跨界、左右逢源最根本的基础。而且,他总能游刃有余的游历于历史和现实之间,并在时空隧道中找到不一样的光影。致使他对人生、对人性的感悟,比别人更胜一筹。
8、我怕我嘴不严,怕我混得不好成了远房穷亲戚连累你,又怕我没人疼没人爱跟你抱头痛哭。——高晓松
他对生活的嘲讽,总是这么形象又富有激强的幽默感。他总是用嘲讽自己的手法,来去嘲讽你,而你往往是不得而知。
9、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高晓松
高晓松是相对忠于理想的一类人,但忠于理想是要付出真正代价的。正是生活里给了他很多考验,才能让他更能清晰地体验到什么是理想的幸福。
10、青楼古时本来就是一个高雅的地方,只是近代以来被等同于窑子,文化底蕴逐渐消失,里面也只剩下肉欲和"服务"了,即便你再怎么引进高级知识分子,也摆脱不了低俗的漩涡,例如天上人间。 ——高晓松《晓说》
青楼其实是高晓松心中的一个梦。一个有情怀的人,一个有着浪漫主义革命精神的人,在现实里总会感觉没有用武之地,更无报国之门。古代这些人,会潇洒在青楼之内,但他没有这个机会。因为,情怀是有,可青楼没了。
11、古代大名士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外面要铁骨铮铮,有气节,跟皇帝死谏;外族来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了青楼里,就是喝酒、吟诗等,各种风流倜傥的一面都出来了。大家觉得这是大名士应该做的,就是在这儿自由奔放,在那儿坚守自己的气节和底线。 ——高晓松《晓说》
书读多了,就会离现实远一些。古代大名士的生活态度,恰是他少年时的理想国。老了,老了,怀念总比忘却好。
12、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高晓松
这句话,由于许巍的加入,变成大家最熟知的一句了。我就用高晓松自己的话,来注解这句话吧!
高晓松怒怼清华学霸梁植:
梁植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在清华读的。参加奇葩说海选时,碰见校友高晓松做评委。梁植第一话就是,你看我读了这么多专业和学位,我未来做什么好呢?
高晓松如是说:
都一个读到博士的人了,还问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干嘛?你就是北京人里的一种,常常说“我就是干什么成什么,可是我啥也没干呀!”你已经很危险了,你要再跟我们絮叨你普普通通的清华人生的话,那我也准备淘汰你了。目前你是清华最优秀的在校生之一,我回学校里,校长也好、书记也好,都跟我提到过你,所以你今天的表现让我非常失望。我觉得你没有拿出一个大名校生,胸怀天下的(气魄)。一个大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毕业是干什么的?不是用来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吗?名校要培养你,是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上个星期,清华校长请我们几个校友吃饭。我们一直说清华今天的校风,其实就跟技校,没什么区别。就教你个技能找个工作,那要名校干嘛?要名校的传统干嘛?——高晓松
替换高清大图
十洲送晓松先生一句新年祝福:“晓松不老,前面还有姑娘!”
首先必须声明一下:我有三大偶像,他们都是长相帅气又有才的中年男子。他们是:高晓松,罗永浩,郭德纲。
所以,我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免带入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罗振宇跟高晓松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1.从家庭出身来看:
高晓松出身名门,祖父辈有晚清重臣之后,有物理学家,有深圳大学创办者,父母亲是知名物理学教授,而他自己出身清华走遍世界。
(没有磨皮美白的帅气高晓松)
而罗振宇呢?他外公外婆、祖父祖母是干什么的?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罗振宇的父母亲也更不是什么名人。
罗振宇本人呢?央视记者出身,在央视的时候他也没有混成知名主持人,出来还要重新创业致富,可以说他纯粹草根出身。
(一副正人君子样儿的罗振宇)
——————————
2.当然,有人反对出身论。
那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当下的成就:高晓松是有艺术开创意义,有代表作、成名作的先驱性文艺青年;而罗振宇是一个抓住了互联网红利,善用平台工具的商人。
(《晓说》剧照)
高晓松的开创意义表现在哪里?校园民谣、流行音乐上,他是绕不过的一个名字,因为本人不喜欢音乐没有研究,就不做详述。
更重要的,他开创了中国互联网上文化名人脱口秀节目的先河,《晓说》《晓松奇谈》等。这些节目不一定提供多么高深的见解,也给不了你升官发财的锦囊秘籍,但能给你一众思考人生和世界的角度,能在潜移默化中帮你塑造价值观,补上中国教育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在这点上,罗永浩和牛博网也值得感谢)。
比如他所讲的“爱与自由”,“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爱和远方”,“读万卷书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罗振宇的成就在哪里呢?每天早晨六点多给你打鸡血,然后每年卖出很多书,获得很多个亿的流水收入。
不否认,罗振宇贩卖的这些显学确实能提供一些帮助,跨年演讲、拍卖papi酱也收到了轰动效果,但也只是轰动一下,热闹一时,很快淡忘。
————————————
3.我的观点:罗振宇在罗氏三杰里边能排老二。
玉凤同学行三。
我的观点是
罗永浩+罗振宇+10000个罗玉凤=40岁之前的高晓松
(欢迎关注头条号“文艺青年读美剧”,如有错漏敬请批评指正)
矮大紧确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委实异常敬佩。军事水平如何?得看是什么军事水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假如喜欢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普通的军事科技杂志上了解到不少。泛泛而谈的基本常识,要了解一些并不费力。世界上最强的舰船.战机.战车.火炮等等。如果再进一步,可以从诸如【简氏战舰年鉴】之类较为专业的刊物上知道的更多。型宽.型深.抗浪级别.飞剪式船体的设计优劣。但终究不过是比普通人懂得多点罢了。况且这些都是科普级别的知识而已。要知道任何国家的军事单位.设施,都是不欢迎外人随意进入观瞻的。即使是矮大紧,世界各地都有过渋足,见识非凡。我就不信,他能随便进出各国的军事基地?军事水平,如果是说指军队的专业,就更无从谈起了。步兵士官学校的晋级沙盘作业,没有在步校学习的经历,是完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同样如果不是在潜艇上正式值更过的实习军官,也根本画不出起码的鱼雷射击标定图。军事水平,这四个字可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诠释。无法一言而蔽之。
音乐也许适合他。他不适合讲历史,因为:一,他历史知识贫乏,不懂装懂。二,他不懂马历史唯物主义。例如,他与梁宏达、许小年等人一样,把分封制当作封建社会,胡说秦朝至清灭亡这一时期不是封建社会。
有趣有墨水的人!
可以说是个知识分子,同样也带有中国自古以来那些知识分子的坏毛病。应该说过于感性,很多观点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而没有从事实根据,正反两面辩证的看问题。作为观众,他的观点当故事听听就好,当然,作为一个综艺类主持人,也不必过于苛刻的要求
我喜欢高晓松的评论!
没有任何才华会被浪费。
就像你今天可以说到高晓松,证明他有成就足以让你注意到他。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多流行,歌词感动了多少人,引起了大家多少回忆。
而且自从读了他的鱼羊野史后,简直爱上了他。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颜控,现在才知道在这么大的内涵外,长相算什么。
鱼羊野史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
“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有的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
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能把每一天古今中外发生的大事趣事写下来,需要多少文化的沉淀。帅呆了。而且吧,每个人都自愿选择自己的道路,就像高晓松选择商业,但也不代表他就放弃了文化。他的才华一直在他心里啊,融进了他的血肉。连大学都没读完,拿个扇子装文豪。恶心!
高晓松,如今被人戏称为“矮大紧”。说到他的家庭背景,用网友的话来说,两个词“显赫”“惊人”:
高晓松出生在北京,但其祖籍是浙江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杰地灵之处啊!
高晓松的爷爷高景德是电机工程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期间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校长。高景德出生在陕西佳县,1945年在国立西北工学院(即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工学院。1951年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得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为第一位获苏联博士学位的中国人。高景德还曾是民盟中央第五、六、七届常委。
高晓松的奶奶叫姜惠茹,公开资料没有她个人的其他信息,想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中国著名力学家、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张维出生北京,15岁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6岁考进唐山交通大学(即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张维作为第5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生留学英国,获得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之后又留学德国,获得柏林高工(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北洋大学、清华大学。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张维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他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德国工程师学会、国家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会长。1983年创办深圳大学,出任首届校长。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是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航空学家,她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陆士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北京航空学院筹建人之一。张维和陆士嘉在1941年二人留学德国期间结为伉俪。
高晓松的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曾出版过数本力学及建筑学方面的专著,在制定青藏铁路的冻土层解决方案方面,高立人功不可没。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克群在德国柏林出生,后随父母回到中国,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现已退休定居在美国。
高晓松的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张克潜出生在北京,是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53年的毕业生。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专门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晓松真正是出生书香门第,教授、院士扎堆啊!这样的一个家庭背景,还真如网友所说的:显赫!惊人!这么说,叫“矮大紧”实在是太低调了,应该叫“高大上”嘛!——真正名副其实的“高大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