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5 03:25:05作者:未知
我觉得这做法很好,通过好词好句摘录,可起到如下作用:
1、增加语文积累。
语文学习绝非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把在课外看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汇集在一起,可以经常读读写写,增加了语文积累。如下图:
2、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坚持中养成。每天每周抄写一些好词好句,能够形成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3、丰富作文语言。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主要原因是读得少,记得少。通过好词好句摘录,能够丰富语言。
“好词好句”一定要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不是的。一定是辞藻华丽的句子?也不是的。是孩子在读到这个句子后,对它有喜爱之感,让他看到后印象深刻的句子。能表达自身情感的句子才是好句子,有感情的句子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更打动人心和真实。
上面说到,摘抄好词好句重点在于孩子摘抄之后的态度(仅代表个人观点),无论摘抄了多少好词好句,如果你不去看它,记住它,如何能运用到文章中。就像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一样。无论收集多少好词好句,也难以写出一篇好文章,都是一个道理。把好词好句运用到文章还不够,只知道死板硬套的代入,会让你写的文章缺少感情色彩。
只有摘抄后不断地模仿,把他物变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多次运用,他人的东西慢慢的也会变成自己的财富。所以转变孩子的思想很重要,一个孩子的思想感悟,需要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培养。只有充沛的精神和浓厚的兴趣,才能激活那些平淡词语身上的光彩。
家长应该时刻提醒孩子:永远只想摘抄,不会进步,只会成为一个会抄写的工具。就如婴儿需要喝奶,但永远不断奶,不会真正的长大。只会硬套别人的句子是不会发出光彩当然,只有学会吸取别人的过人之处,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流露自己的灵动。
最后,平时让孩子保持写日记的习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希望对你有用。
我是以史为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诗词、名言、警句都是一大看点。
有些是著名后世文人所写,作者直接活学活用。有些是三国时期人物自己的作品,作者换个剧情讲述。有些是作者自己所写。以史为鉴大概挑几类非常有代表性和知名度非常高的诗词,分享给大家。
《三国演义》开场的一曲《临江仙》完美展现了全书的背景基调。
这首临江仙并不是罗贯中原创,而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状元朗杨慎贬官期间,感受红尘所做。
95版《三国演义》中,杨洪基低沉的声音让这首词传唱整个华人文化圈。
《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写的名篇《观沧海》、《短歌行》都有通篇讲述。
观沧海
短歌行
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顶级代表,这两首诗甚至可以说是冠绝三国。只不过老版《三国演义》把短歌行放在了赤壁之战前,曹操因为酒后还杀了一名劝谏的大臣。
出师表不用多说,大家上学的时候都被记忆并背诵全文过。
但是出师表的确是文辞优美,感情真挚。诸葛亮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节尽在其中。
诸葛亮伐魏前,让刘禅体味刘备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亲贤臣,远小人”的分析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三国演义全篇结束时,罗贯中写了一首篇尾诗,总结全书。甚至可以说是总结整个东西两汉、魏晋三国的历史。同开篇《临江仙》相呼应。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 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 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莈郭汜兴刀枪。 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 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 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 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 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 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 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比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既生瑜,何生亮?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我所教的班级作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最强,远远高于其它班级的孩子,但是我虽然也主张让学生多阅读,并每天我学生们分享读书心得,我们一节课有时共同聊一本书,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学生整理过好词好句。即使有整理的也是学生自愿去做的。
阅读的目的应该是为满足人的更高精神层面的需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想感悟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拓展自已视野、启发自己的心智,最终提升思想的高度、深度,获得精神力量。
而文字组合成文章也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对人对事的看法,集中表达文中人事和作者的三观,而抛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仅学习好词好句,那无疑是断章取义,得其皮毛。
怎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那些每天摘录好词好句的学生们,他们的阅读理解有没有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有没有提高?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被老师或家长逼着摘抄好词好句的学生,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根本无法提高,究其原因就是这种阅读方式往往因效率低,负担重而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还会消磨掉孩子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一直主张:阅读兴趣是需要培养和保护的,而这种边读边摘录的方法恰恰摧残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试想,在你阅读时,被强迫着去找出好词好句并作摘录,你还有心读下去吗?这样怎么会培养起阅读兴趣来呢,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所以奉劝大家早早结束这种错误的阅读方式吧。
在学习期间,大量阅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或表达思想情感的,或者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所传达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新颖独到的观点等。而摘抄好词好句根本无法达到这一目的。
就作文而言,大家都知道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阅历,丰富孩子的情感,提升孩子的思想成熟度,并有意识的努力思考如何用文字把充盈在自己心中的情感、思想、观点表达出来,而摘抄好词好句相对于整体把握所阅读文章的整体思想精髓效果要差得多。
如果真想帮孩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话,那么就要像我一样,和孩子们共读一本书,并分享读书的乐趣,体悟书中的人生道理,在愉快的交流中,阅读的兴趣才会得以提升,在交流思考中,文中的思想精髓也会被孩子吸取。
养蚕方面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蚕食鲸吞!
这个也不能武断说好与不好,如果是为了便于应用,加强记忆,或者粗犷的理解,这个方法是可以的,毕竟入门吧,既增强了映像,还有个朦胧的体验,如果在在别的地方碰到刚好遇到的词语,则会更容易记下,跟运用这个词语,但是这个方法,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就显得多余,有点走弯路的意思了,毕竟好的文章不能靠朦胧的词语理解能写好的。所以说这个吧因人而异,因情而异,不能武断说好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