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张籍有一句思乡的名句是

更新时间:2022-12-02 03:02:18作者:未知

《秋思》这个题目可以直接译为《秋日情思》,如果结合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则可以译为《秋日乡思》。古代诗歌中,写同类题材的作品极多,那么,为什么秋天更容易惹起人们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呢?这大概由于秋季是一年中由热转冷的季节,要走向冬季,人们的生活会增添许多困难,秋季草木摇落,也会触发游子飘零之感。所以有人把愁苦的“愁”字解释为“离人心上秋”。张籍祖籍吴郡,移居和州,洛阳是他的客居之地,而他家境又不好,因此当秋风吹起的时候,他平时对家中的惦念之情就一起涌上心头,真是千言万语道不尽呀。

唐代诗人张籍有一句思乡的名句是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的前两句交代客居之地和时令,是异乡的物候变化触发了积郁于心的思亲之情。诗中人“欲作家书”来表达这“万重”心意。古时没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写信是最基本的联系方式,因此可以说这两句平铺直叙之语,道出的也是人所常有之情,并没有多少奇异之处。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两句捕捉到一个外在的动作细节,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内战感情的运动,这样就使得“意万重”变得真切地可以看见了。如果仅仅是自己写好了又添,封好了又拆,倒也平常;不同一般的是捎信的人马上就要出发了,诗中人还要匆匆忙忙再拆开信封,添上未及或是未尽之言,从而加强了“又开封”的效果,这就不同寻常了。

前人评价说:“文昌此诗可以和”马上相逢“媲美,所谓”马上相逢“,是指盛唐诗人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岑参在赴安西的路上遇到由那里返京的一位故友,马上相逢,自然没有现成的笔墨纸张供人写信,于是就捎个口信回去,让家里人知道行人平安无事,少点牵挂。岑参诗的好处也在于选取 ”传语报平安“的细节,准确传达出特殊环境下的人之常情。可以说两首诗同属于平中见奇。其艺术魅力在于”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说出“,而一经说出就立即被大家所接受,并使得后人无法抄袭,因而能传之久远。

以诗会友,以词交心,分享中国诗词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就点赞关注吧!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所写名句“易求无价宝”的下一句是

鱼玄机是晚唐著名的才女。初为李亿小妾,但不能李妻所容纳,只得进了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后有诗《赠邻女/寄李亿员外》,全诗为〞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l恨王昌。〞诗中用无价宝比作有情郎,阐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以易求反衬难以得到真挚的爱情。

如何理解唐代扬州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

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于宇宙的困惑,不止一次的出现在古诗文中。不只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富有同样哲理意味的古诗文不在少数,比如李白的一首诗《把酒问月》,再比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等,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展开思路,共同感慨一下古圣先贤们的集体智慧。

  • 首先来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


  • 再来看李白的《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唐·李白


今天我们不对全诗做整体评价,针对题主的问题,仅节取两首诗其中的四句作对比。因为这四句诗,无论从内容、形式上,还是立意、主旨上,真可谓如出一辙,别无二致。且往下看:

  • 《春江花月夜》这四句是:

【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输送着流水。


  • 《把酒问月》这四句是:

【译文】: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好了,下面开始划重点了:

此两首四句诗均以人、月、流水为一组意象,以明月为永恒的见证,江水无情奔流不歇,送走一代又一代人。

但诗人们均摆脱了个人情感的狭小空间,不落窠臼,未在感慨人生短暂上落笔悲伤,转而从人类的绵延中展开话题,找到了生命永恒这个满意的答案。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有如源源流水永不停歇。奔流不息的江水,无穷无尽的人类,同永恒的月亮一起,共同组成了宇宙中一幅永恒的画面,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哲理意味,表现了诗人们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

  • 我想,这些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也正是《春江花月夜》“孤偏盖全唐”的关键之一。而不仅仅是这几句诗,全诗整体的水平也达到历史巅峰,意境空灵旷远,葆蕴人文精神。历来对此诗赞美之词不绝于耳,譬如结构严谨、字雕句琢、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韵律宛转悠扬、饱含人生哲思等等等等,可以说将诗歌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说其盖全唐并不为过。

而大约就在300年后的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规劝客人的一段话,也富有同样的哲理意味。在这里,姑且引用这段话再次来阐述一下李白和张若虚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哲思。

苏子与客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唐宋两代,时隔岂止百年,张若虚、李白两人同苏东坡在不同的时空中,迸发出了近乎相同的智慧火花,均通过各自的诗句,仿佛电波一般,向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传达出了同样的人生经验和感受。从这方面来看,人类恍若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人智慧今人用,循环往复,永无停歇。

时至今日,较之往昔,虽然物质世界经历了沧桑变化,但是精神层面上,古往今来人人都是平等的,再丰富的物质世界终究只是表象和诱惑,正如苏东坡所说: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 或许,正是这些富有哲理意味的阐述,才是这些古诗文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因为这些诗句阐述的正是我们每个人探求的生命意义之所在,冥潜于智慧的最深层次,无论经历多久的沧桑岁月也掩盖不了这些的光芒。

问题回答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但是我还想顺势继续说一些题外话:

关于永恒的话题,“前人之述备矣”,在此,不禁又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一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是的,与斯文也,吾今览之,感同身受矣!

李白、张若虚、苏东坡三人写水,写人,写月,在不同时空里,发出了一致的感慨。这不正是“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吗?真叹服于王羲之这一高明的预见!

有诗为伴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也!今夜有幸李白、张若虚、苏东坡、王羲之四人做客圆桌,一起探讨关于“永恒”的话题,拨开云雾见月明,以往心中的些许苦闷顿时烟消云散...。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今夜,他们四人做客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一个关于“永恒”的话题。会议之后,他们继续秉烛夜谈,畅所欲言,正所谓“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酒言欢,相见恨晚,感慨万千,彻夜不眠,相与畅谈乎采采,“不知东方之既白”…


张籍《节妇吟》中的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感动了很多人,唐诗里还有像这样的绝妙“拒绝诗”吗

徐读诗词系列(11)

文/江徐

刘若英有一句歌词:“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也需要讲时间的缘分。红尘滚滚,人来人往,先遇见谁,又错过谁,都在冥冥中注定。你陪伴在谁身边,他身旁如今站着谁,爱情,有时候需要讲先来后到。

唐代诗人张籍写过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节妇吟》,很好地表现出爱情当中,相逢恨晚的无奈与自持。节妇,就是守住节操、忠于婚姻的女子。

从字面意思看,是写一位已婚女子,虽然对一位男子有所动心,因为节操和对婚姻的忠贞,最终拒绝了对方的追求。实际上,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表现作者效忠朝廷、不被藩镇官员收买的决心。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你明明知道我已嫁人,依然赠我一对明珠。我也感激你的绵绵情意,所以把你赠送的明珠系在衣服上。(明知自己和对方不可能,还是情难自已,接纳对方的礼物)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我家的房子就连着皇家花园,我的丈夫在皇宫里面当差。(由此可见,她过着地位显赫、衣食无忧的生活)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我知道你是真心相待,但我曾发誓与丈夫生死不弃、患难与共。(哪怕被对方吸引,还是在清醒生活表达明确态度)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既然我们没有可能在一起,尽管心有不舍,我还是把明珠归还给你,要恨只恨没能在出嫁前遇见你。(因为知道不可能,所以不必牵牵扯扯,物质和情感上都不必牵连)

生活中,诱惑很多,就看你自己是否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珍惜,当下拥有的已是幸福。不懂珍惜,被诱惑所迷,只会失去当下拥有,误入迷途,得不偿失。

你最喜欢的哪位诗人或词人呢?为什么喜欢?他们有什么名句

毛泽东,苏试,李白。

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

苏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名言都可用在生活当中。

怎样品评唐代张籍的《节妇吟》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诗题之下原有自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首诗虽然字面上意思是在吟咏一位贞洁女子,其实却是一封婉拒节度使李师道自己去幕府供职的书信。当时,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势力很大,四处笼络人才,渐成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之势。张籍因为名望很高也在被拉拢之列。于是张籍编写了这首诗作为对李师道的婉拒,借节妇的口吻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你的好意我领了,但我这一生还是要忠于朝廷的,哥们不跟你玩。这也是诗词自离骚以来的一个传统,借男女情事来寄托别样情怀。

这首诗开篇便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以女子的口吻对这位男子说:你明明知道我已嫁了人,却还来送我明珠以示爱。(话讲的很明白,这男子是不是有点犯贱啊?那个男子虽然很有勇气但不合礼法。这要在现在不就是隔壁老王吗?赤裸裸的勾引人家媳妇,要被打死的。)对于这种示爱,女子并没有严词拒绝。而是“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是说我呀被你的缠绵不绝的爱意所感动,就收下了珠子,系在我的衣带上。(我呢很感动,也曾经想过接受你的好意)

诗歌写到这里,突然有了转折。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女子开始诉说自己的婚姻家庭:高楼连苑是说门第很高贵,丈夫在做皇帝的侍卫,仪表堂堂,威武不凡。我可以玷污这高贵的门第吗?可以抛弃这样的夫君吗?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知道你小子对我用心良苦,那份真诚日月可鉴,但是我早已发誓无论我的丈夫贫穷还是富贵,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我都会不离不弃,陪他到地老天荒。(我对朝廷很忠心的哦,怎么能去跟着你名不正言不顺的吃糠咽菜?)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那一对代表你爱意的明珠我虽然很喜欢,但是不能接受,我是噙着眼泪把它摘下来还给你的,很遗憾没能在未婚的时候遇到你。(你小子死了这份心吧)。

就这样,那对明珠被从红罗襦上解了下来,还给它的主人,这位女子也拒绝了隔壁老王的诱惑,保住了操守,尽管心有不甘,尽管恋恋不舍,尽管心有遗憾,但总算是做了正确决定。(皇上啊,哥们对你可是不离不弃,够意思吧,够忠臣吧,能不能赶快给哥连升三级啊?)

有哪些表达了思乡之情的现代诗

《漂泊人》~漂泊人,走天崖,海角岸边赏浪花。一首小拙吐心情,痛饮啤酒唱晚霞。[/cp]

有哪些名言名句,原话另一部分却是相反的意思

答,这个题目大了,远的唐伯虎的一副对联:“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个儿子是个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近的鲁迅:“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人的面前才有路。”萧伯纳:“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伊索:“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无名氏:“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等等……

谢邀

写“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张籍真的是“流氓”诗人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那么张籍的这首诗所表达的又是怎样的真实情怀呢?诗人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看这首诗,从该诗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所表达的是一个妇人的坚贞,她对爱恋她的那个男人说道:我已经告诉你了,我是有夫之妇,可你还是很任性的要送我这对价值不菲的宝珠。

感谢你对我的厚爱和绵绵的情意,我已经把宝珠系在红罗短衫上了。但是我们家的境况你了解吗,我们家高楼是连着皇家的哦,我的丈夫是在皇宫里上班的公务员哦。

我虽然知道你是正人君子一样的人,但我的心已经给了我的丈夫了,而且发过誓言要生死与共的。

所以你赠我的明珠我不能长留,挂一挂,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我对你的心意从我的泪水里是可以感受到的,但遗憾的是没有在我还没有嫁人之前遇到你呀。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富二代,看上了一个公务员的老婆,想泡人家,于是出手非常阔绰。

结果这个美少妇采用了机智的办法,没有当场拒绝,给对方难堪,而是采用了延时降温和亮家底的方式,加上感情的滋润疏导,成功化解了这段单相思的护轨之事。

呵呵,难道这是张籍张大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太多的文人是喜欢把自己的经历用诗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非也非也啦。

这只是此诗文字表面的意思啦,实际那是有暗喻的。这就要从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去了解了。

张籍字文昌,约766年出生于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进士及第后,在朝为官,是一个忠君爱国,为官清廉的进步文人。

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当时的皇家政权是比较弱的,藩镇割据的现象很明显。张籍的这首诗实质是拒绝当时的一个想割据分裂的节度使李师道的拉拢。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因此会有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

从此诗的文字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张籍是有政治智慧的。既不能归附又不能无情的拒绝,对着干那是要带来杀身之祸。

所以张籍就采用了写这首诗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李节度,你好,你是知道我是有夫(李家王朝)之人啦,怎么还要用高官厚禄来拉拢我呀。

我知道你对我是厚爱的,考虑到你的感受,不好直接拒绝,那就拖延一下,让你感觉我好像是想加盟你团队的。

可是我还是要和你说一下哦,我不管怎么说,也还是国家的公务员哦,当时考公务员时我可是发过誓的呀,违背了誓言老天爷那是要惩罚的啦,这可怎么办办呢?

所以考虑到结果的严重性,我还是把你赠我的东西还你吧,谁叫我们没有在我还是单身狗的时候相遇呢!

在当时李师道可谓是称霸一方的藩镇高官,诗人是不能得罪他的、更不能让他没面子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有寓意的诗去回拒了他。

从诗文中不难看出,此诗的文字是浅白的,但所表达的含义是很深的,正所谓言在意外,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立场。

诗文中除了表现的是诗人君子坦荡胸怀的这一因素外,还有就是在诗文艺术上的高超造诣,最终使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的名篇。

历史的结果是,张籍在这次事件中,安全着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这首情词恳切的诗,据说,在李师道读到这首诗时,深受感动,最终没有再勉强张籍,可见文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呀,有时还真是一个硬通货。

那么张籍的诗文功力是怎样炼成的呢,说来倒是有些荒唐了:据说大诗人张籍在还没有成为大家之前,读书那是用功非常呀,经过多年的苦读后,诗文的水平大增。

但在当时的诗坛还是不能够出类拔萃,因中唐后,律诗成为了诗坛创作的风向标,那么谁又是律诗中的顶尖大家呢。

无疑,非杜甫莫属啦,于是,张籍就把杜甫的诗作从头到尾啃了个遍,但收效还是甚微啦。这当如何是好,突然一天,张籍突发奇想,你道他怎么做的。

他的做法是把杜甫的每一首佳作都烧掉,把烧完的纸灰拌上一些蜂蜜,跟吃中药一样,七天一个疗程,每天一剂,每日三匙,早间服用。

正当“服药”期间,有一天早上,他的一个好基友来访,张籍也没有避讳,就当着这位好基友的面,搅拌起了杜诗纸灰就吃了起来。

他的这位好基友,看着有点丈二和尚啦,忍不住问了张籍。“呵呵,张老弟,你这是搞啥西呀,怎么把老杜的诗烧掉,还拌上蜂蜜吃了呢?”

“嘿嘿,不满你老弟,这是我多年研究的诗文提高秘籍,那就是,读诗不如吃诗啦,所谓吃什么长什么呀,你看,吃了老杜的诗,我就可以写出和他老人家一样的好诗啦!”张籍的这番话听的这位好基友是哈哈大笑呀。

我们这位张大诗人的轶事还多着呢,自科举考试以来,在科举制度中盛行的“行卷”之风愈演愈烈。

所谓的“行卷”就是在考试之前,考生就要向这次的考官、权贵或者当今的文坛名人先提交文章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事先得到他们的赏识或者举荐,这样你的科考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

有一次科举考试中,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也出任了主考官,当时有个叫朱庆馀的士子来京城应考,他也知道这个潜规则,所以没能免俗。

于是就决定也走一走这个捷径,给自己增加录取的可能性。他就给时任主考官的张籍写了如下这首诗: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的这首诗和张籍的《节妇吟》一样都是要看他的深意,此诗的用意不难理解,作者借用古代的风俗,即新娘要在第二天早上拜见公婆的。

用问丈夫自己化妆的合适与否来表达自己文章是否可以及第的探问,吃过杜诗灰的张籍当然心领神会啦。

其实,他们俩以前就相识啦,而且张籍是很欣赏朱庆馀的。但今日角色变了,再加上张籍是一个为官清廉为人正直的人,平日里可以诗文唱和,但为国家选拔人才那可是马虎不得。

这一点朱庆馀是知道的,但没办法,当时的风气就是如此。但结果如他所料呀。后门的可能是没有地,有诗为证: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因为朱庆馀是越州人,就用越女来比喻,你朱庆馀是先天素质上乘,再经过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

那些华而不实表面的东西是不值得看重的,你朱庆馀不是这样的人,你的文章很有价值,我很欣赏,进士及第你是有这个实力的呀。

纵观张籍的诗文可以看出他的风格,他的诗文大多语言通俗浅近,经常以口语入诗。时常在行文中加以隐意,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

轩辕

未嫁还珠守本真,

三匙杜纸几多闻。

菱歌一曲归正道,

唤醒迷途卷第人。

文: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