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法国的名句

更新时间:2022-12-02 05:28:05作者:未知

1830年,一部名叫《红与黑》的小说在法国发表出版之后,便立刻引起读者们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年轻的读者中,此书被疯狂抢购,并且迎来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在法国的文学界,更是给予了此本小说超高的评价,称其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而创造了这部伟大小说的正是其作者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

评价法国的名句

司汤达,1783年出生于法国的一户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就接受了比较完整的文化教育,且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出于对拿破仑的崇拜,1799年,年仅16岁的司汤达就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跟随拿破仑的大军东征西战。1814年,拿破仑下台后,司汤达流亡意大利,1821年回到法国巴黎从事文学创作,1830年出版其代表作《红与黑》,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1842年,司汤达逝世于法国巴黎家中,享年59岁。在伟大的哲学家小说家的墓碑上只留有短短的一句话:“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活过、爱过、写过”也许这正是司汤达对其一生的最好的评价!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名著,《红与黑》在其首版之后的一百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读者所追捧,书中所创造了的一批经典名言名句也是深受读者所认同。为了让更多喜欢世界名著的人们了解《红与黑》里的经典名句,编者特意精选了其中的11句,以供喜欢司汤达及其著作的人们学习分享!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一: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二: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三: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四: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五: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六: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七: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八: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九: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十:

司汤达经典名句之十一:

如何评价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

法国一个很矛盾的国家。法国作为老牌的欧洲军事强国,法国在一战中的表现非常厉害。法国是一战的主战场,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法国军队的表现非常的不俗,战斗力很强。但是在二战中的表现让人不敢相信。表现之烂,堪称世界之最,连意大利都不如!二战前的法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它的实力是日本和意大利无法比拟的,就算是和英国比都不逊色。

二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军事强国,陆军号称世界第一。二战前法国拥有300万军队,陆军的武器装备和现代化程度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水。陆军装备的火炮和坦克数量是德国和英国加起来的具备还要多,法国陆军号称世界第一并非空穴来风。法国空军在二战前装备了大约1500架飞机,不含在其他殖民地的飞机。法国空军在当时的装备优势比较不错的,战斗力不低。法国海军在二战前拥有超过150艘各类舰船,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还有100多艘潜艇,海军实力排名欧洲第二,世界第四。实力颇为不弱。

但是法国在二战糟糕的表现,辜负了它所拥有的实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不是法军士兵的战斗力不行,而是法国指挥官的问题。指挥官思想陈旧,作战方式还停留在一战阵地战的阶段,认为马寄诺防线完全可以挡住德军的装甲部队,法国高层对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方式缺乏了解,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就是人们说常说的一将无能,害死全军。

如何评价法国写实主义画家柯罗的画作风格

你好,亲,谢谢悟空,很开心一起探讨一下现实主义画家柯罗的绘画风格

深入了解一个画家的绘画风格,一定要事先了解画家身处的时代背景

柯罗身处的时代背景是现实主义时期的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提倡按照生活本来的真实模样描绘生活

巴比松画派,远离古典派,浪漫派的风格,古典艺术,都是室内完成作品,比如乔尔乔尼的《入睡的维纳斯 》,那时候人物为主创作,风景只是陪衬,所以在室内完成

巴比松画派,主张直观自然,对景写生,提倡走出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写生,把风景为陪衬的地位,提升为风景画的主体地位

柯罗的作品《芒特枫丹的回忆 》可以看出,巴比松画派直观大自然写生的重要性,描绘空气与生命的自然景色,描绘法国自然风光,田园生活

《芒特枫丹的回忆 》是柯罗名作,画面取材于湖边森林一角,画面是晨雾初散的意境,清新的森林,湖面荡起的水汽,形成湿润朦胧的自然景色,树枝伸展婆娑的枝条,树干呈倾斜状态,向湖心伸展,其树干的倾斜线,好似轻微的风吹草动,起到画面动感的作用

画面色调是柯罗特有的绿灰色调,阳光从枝叶间散落大地,朦胧湖面倒映远山和树影,微风从静静的湖畔轻轻荡漾,形成了一幅朦胧唯美的田园意境,犹如一首恬静诗歌在画面荡漾,给观众安宁,祥和,恬淡的欣赏感受

总结

柯罗绘画风格,既有古典油画的典雅,宁静,又有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也有现实主义的提倡的淳朴自然风格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也是否向往柯罗画作中恬静,祥和,惬意的生活呢?

如何评价1976年的“法国亨利绑架案”

欧洲人口中一直是在人权和自由言论,例如法国的每个市政厅墙体上面都会刻写着 自由平等博爱,所以欧洲很多的国家废除死刑是处于人道主义的趋势,法国人对于弱者的同情心泛滥起来,挡都挡不住,不过就近现代来说,因为黑人和阿拉伯人已经占到了法国7000万人口中的六分之一,很多黑人和阿拉伯人都是失业拿救济金,并且做着违法事情,及社会层次较低,法国也不是很喜欢他们,他们把街区,社会搞得乌烟瘴气。法国从来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很多黑人和阿拉伯人都是来自法属殖民地,可以说没有因就没有果,不过另一个角度来说法国的出生率很低,这些外来人带给了法国的劳动力。个人认为留着死刑当然好,毕竟可以威慑很多罪犯,像欧洲这些国家,高举着自由旗帜,人道主义的国家是肯定要废除死刑的,或许有些人并不想废除死刑,而是做不到,肯定是要通过议会进行决定,这就牵扯到了政治,有很多政党在法国,党派之间的斗争,所以最终的走向都会集中在政治层面。

如何评价前法国国脚坎通纳的职业生涯

曼联永远的国王。弗格森曼联王朝的缔造者。为什么这么说?92班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后期曼联的两任队长罗伊基恩和加里内维尔的性格,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坎通纳的影响,想象一下,罗伊基恩的暴脾气在鬼王面前椰汁能干当小弟,国王的霸气不可言喻。英超五年四冠,唯一一年没有夺得冠军还是在坎通纳飞踹球迷被禁赛的情况下。他为曼联带来了冠军基因,以致后开曼联的球员和球迷都觉得曼联夺冠是正常的,不夺冠是难以接受的。我记得10年左右有一次曼联夺得了联赛第三,铺天盖地的指责,都说弗爵爷的战术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比赛的节奏变化了。再反观现在。。。每年能进欧冠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这就是一个球队的主心骨能给球队带来的变化。那种气质,鞭策和给其他球员带来的信心,不是普通球员能比的。参考现在c罗之于皇马的地位,c罗走后,现在的皇马。。。不忍直视

你如何评价二战时法国和英国的表现

法国和英国作为二战期间反法西斯战线的中坚力量,两国的人民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两个国家作为当时“国际联盟”的指导者,可以说是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老大”。但是,两个国家在德军转入西线进攻后的表现,可谓是大相径庭。

先说说法国的表现:德军自1940年5月10日调头转入西线开始进攻后,法国在不到一个半月的6月22日宣布投降。不要忘了,法国当时可是拥有300万大军的军事强国,而且还号称欧洲头号陆军大国。法国能有这样让世人大跌眼镜的表现,与其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落后的军事思想,由于法国在一战期间的伤亡过大,便开始兴建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这一防线的兴建,主要体现了法国人对防御战略的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在现代战争中,处于防御地位将会有很大的优势,德军发动进攻,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当时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提议把马奇诺防线修筑到比利时边界,但终究因为当时比利时的对德态度、法国自身的财政状况和国际大环境而放弃。

再者就是当时法国统治集团奉行的投降主义。敦刻尔克交战还未结束,希特勒就着手开始进攻巴黎。精疲力尽的法军,让当时的法国总理雷诺认为要打赢这场战争是毫无希望的。失败主义充斥着当时的领导高层,法国不仅没有听从英国的建议继续进行游击作战,甚至连法国西部的军队也全部撤往英国。巴黎成为了不设防城市,德军大摇大摆开进了凯旋门,法国战败。

再说说英国的表现:英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分为张伯伦时代和丘吉尔时代。张伯伦是典型的绥靖主义者,不仅导致了英国海军在挪威的战败,而且还签署了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的《慕尼黑协定》。张伯伦政府的表现在希特勒进攻西线的消息中被内阁大臣们和社会舆论纷纷谴责,随即便垮台了。

接任英国首相的是一直对德强硬的丘吉尔,而且他上台后也是一直这么做的。他动用了英国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斗,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争取胜利。

不论是在大西洋海战,还是不列颠空战,还是北非、欧洲战场,甚至在印度洋的南亚战场,英国都在竭尽全力的与法西斯战斗。不仅在与日军的交战中,损失了威尔士亲王号等英国皇家海军的主要战列舰,而且还遭受了考文垂惨案,人员和武器装备损失不计其数,整个国家在二战后退出了世界霸主的争夺行列。由此可见,英国在整个二战中为了抗战胜利,可谓是竭尽全力,令人佩服。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有哪些名句

我今天是怀着虔诚的心开启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宝典的阅读。我被开篇的第一章节就深深吸引——初生婴儿犹如盘古开天地前的混沌世界,经过罗曼·罗兰的笔下文字你可以进入婴儿的生命,去感受一块我们平时无法体验的情感空间。看时恨不能把书中每一句话都刻印在脑子

。世人说:“罗曼·罗兰是用音乐写小说”这句话——当我亲自去阅读他的文字时才真感知。

看了第一章节就迫不及待想知道罗曼·罗兰的更多名句,第一次在提问,谢谢提供答案的朋友。

上一篇:描写花木的句子
下一篇:cs搞笑句子